English

岂可如此划分学生?

2000-11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题为“两种学生”的文章,(载《武汉晚报》2000年9月12日)以夹叙夹议的形式,道出了作者方英文先生对“教师这种职业的本质”的感悟:即“最能怀想你这个老师的,并不是你所谓的最优秀的学生,而是你认为没希望的,呆笨的学生”。(以上引号中的句子,引自“两种学生”一文)。

作者是从他早年当过两年乡村教师的实际经历中得出此番“感悟”的;现实生活中不排除方英文先生所举实例(即他教过的优秀生步入社会后忘了老师),但将其视为足以令为教师者得出教师职业的上述本质认识,则此判识未免失之偏颇。

敝人厕身教育事业(包括中教和高教)二十余年,所教过的学生进入社会后,有的从事生产劳动,有的从事科学研究。其中大学毕业后或留校工作或出国留学、学成归来又回母校与我共事者亦不少。他们大多数的成就都超过了我。但是,他们并没有忘记我。有的时候或在春节期间来走访拜年,一般在路上相遇,总要叫声老师问声好。我和我的同仁们都认为所教过的学生(不分成绩优秀与否)均是尊敬其授业老师的。古今中外,卓越人士一往情深地尊敬师长者,所在多有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、裴多热爱老师、宏扬老师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史实迄为希腊哲学史上留传的佳话。我国古时“程门立雪”的尊师故事,直至当代国家领导人因国事出访时,于百忙中抽时间看望寓居美国的昔年复旦大学恩师的近闻,在在均说明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是“不废江河万古流”的。

正如大河有支流一样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有些“发达”了的人,装着不认识,视老师为路人的也是有的;但他们中昔日的“好生”、“差生”都有。总之,“两种学生”一文传达出的“分类法”:优秀学生不认老师、“呆笨”学生尊敬老师的区分原则是很不科学的。恐不能为教育界所认同。

(武汉大学 杜遇春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